不同類型恒溫水槽
發布時間:2025-3-31
恒溫水槽家族龐大,成員眾多,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出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都有著自己特點和適用場景 。
從控溫范圍來看,主要分為普通恒溫水槽、低溫恒溫槽和超低溫恒溫槽。普通恒溫水槽的溫度一般在室溫以上,就像一個溫和的 “小暖爐”,適合一些對溫度要求不高且在常溫以上進行的實驗或生產過程,比如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實驗,只需要將溫度控制在常溫略高的范圍即可。低溫恒溫槽的控溫范圍通常在 -20℃至 100℃之間,它像是一個既能制冷又能制熱的 “小能手”,可以滿足一些需要低溫環境的實驗,例如某些生物樣品的保存和處理,需要在低溫下保持其活性和穩定性 。而超低溫恒溫槽的溫控范圍則在 -40℃至 100℃,它的技術含量較高,應用范圍也更為廣泛,在一些高端科研領域,如超導材料研究,需要很低的溫度環境來觀察材料的特殊性能,超低溫恒溫槽就能發揮重要作用。
按照容積來劃分,又有小型、中型和大型恒溫槽之分。小型恒溫槽體積小巧,就像一個精致的 “小盒子”,一般容積較小,適合在空間有限的實驗室中使用,或者用于一些小型實驗和測試,比如進行微量樣品的溫度處理。中型恒溫槽則處于中間位置,容積適中,能夠滿足一般規模的實驗和生產需求,是實驗室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大型恒溫槽就像一個 “巨無霸”,擁有較大的容積,可以容納更多的樣品或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過程,在工業生產中,如大規模的材料熱處理,就需要大型恒溫槽來提供穩定的溫度環境 。
恒溫槽的循環方式也有所不同,可分為外循環、內循環以及內外兼具的循環方式。內循環主要是提高低溫恒溫水槽內介質的精度和均勻度,使實驗樣品在高精度和高均勻度的環境下實驗,從而提高實驗樣品的質量,就像在一個小房間里,通過風扇讓空氣均勻流動,使房間內各個角落的溫度都保持一致 。外循環則是將低溫恒溫水槽內高精度高均勻度的介質通過水泵引流到第二恒溫場,如反應釜、旋轉蒸發器、恒溫工作臺等,主要是起為第二恒溫場降溫的作用,比如將恒溫水槽中的冷水輸送到反應釜中,控制反應釜內的溫度。而兼具內外循環的恒溫水槽則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既能保證水槽內部溫度的均勻性,又能為外部設備提供穩定的溫度源 。
從樣式上看,恒溫水槽有立式和臥式之分。立式恒溫水槽通常占地面積較小,高度較高,適合放置在空間有限但垂直空間充足的地方,就像一個瘦高的 “柜子”。臥式恒溫水槽則較為扁平,占地面積相對較大,但操作起來可能更加方便,觀察內部情況也更容易,類似于一個寬敞的 “箱子” 。
按照控溫精度,還可以分為一般恒溫槽和超精度恒溫槽。一般恒溫槽的控溫精度相對較低,能滿足一些對溫度精度要求不是特別嚴格的實驗和生產過程。而超精度恒溫槽的控溫精度很高,例如控溫精度可達 ±0.002 ~ 0.005℃、±0.005 ~ 0.01℃,它具有精細的溫度波動控制能力,能夠將實驗的恒溫條件控制得相當準確,幾乎可以將因溫度波動給試驗帶來的一切環境因素減少為零,因此在一些對溫度精度要求很高的科研領域,如精密光學實驗、高端電子元器件的測試等,超精度恒溫槽是需要的設備 。